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江苏徐州: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硬发展” 微头条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9 18:07:35

本报记者 孙冯燕 唐婧

徐州,是阔大的,也是悠久的。徐州通江达海,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人刘邦从这里走出,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大汉王朝,从此汉族、汉字、汉服等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徐州,是灵动的,也是青春的。如今的古彭大地上,产业转型凤凰涅槃,创新创业浪潮涌动,中欧班列汽笛声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幸福美满……一个充满自信和活力的实力徐州,正踏着“大风歌”节奏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走去……

看,轻装上阵的徐州产业,华丽转身——


(资料图片)

一帧帧场景热火朝天,各大商场人流如织,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正在回归;一个个科技项目落地,国内首个数字城市综合型二级节点建设、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一家家高新企业的引进,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7家;一条条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工程机械产业剑指世界级……

这座曾经因煤而兴的城市,如何实现了华丽的逆转?

创新!一股澎湃的力量喷涌而出!

“一个企业不懂改革创新,不懂开拓进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徐州企业家这样说。

让“343”成为破译产业发展的密码,让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徐州干群这样谋。

培育更多企业,让“小巨人”迸发大能量,加速更多科研成果在徐转移转化,徐州干群这样干。

从老工业基地到区域科创中心,每一分每一秒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澎湃活力,徐州站在了“轻装前行、提速换挡”的新起点。

看,纵横交错的交通线,四通八达——

“更多”——高铁通达25个省会城市,通达城市180多个,通达车站200多个,在全国高铁通达城市中名列前茅;

“更早”——从无到有,地铁1号、2号线、3号线投入运营,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建有地铁城市;也是非一线城市中建设到三线组网最高效的城市;

“更大”——作为淮海经济区内较大的机场,观音机场服务辐射周边四省14个地市,是中国大陆南北腰部地带的重要民航机场;

“更远”——中欧(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线路增加至18条,可通达俄罗斯、波兰、德国、越南等欧亚21个国家50多个城市。

徐州,畅达全国、通达全球,物流人流,川流不息。

这里山高人为峰。2022年,641名新引进领军人才、5357名专门人才、51205名大学生纷至沓来;今年,徐州正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引天下英才聚彭城,创业创新的热潮奔涌。

这里车水马龙。市中心苏宁广场、金鹰购物中心等商业体内人山人海,“到徐州购物”成为周边群众的新时尚;三级甲等医院12家,医院门诊人数40%来自省外,“到徐州看病”已成周边城市居民首选。

这里朝发夕至。一家家重点物流企业、一个个大型物流园区、一家家品牌快递企业,建成淮海经济区医药、冷链、快递分拨集散中心,让“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可能!

徐州,当之无愧地站到了淮海经济区的C位。

看,城市文明的发展,向心而行——

徐州地处南北文化交汇地带,楚韵汉风兼容并蓄,骨子里流淌着重情重义的血脉。

历史上的徐州人文荟萃,名家辈出。一代词帝李煜、军旅音乐家马可、国画大家李可染等,可谓群星璀璨。李白、韩愈、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或仕宦或游历,为徐州的城市文脉注入了汩汩清泉。

如今,历史的文明照进了现实。

城市,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大街上,车辆各行其道,人们走在斑马线上,按照信号灯过马路,“清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的文明。市民,互敬互爱、笑容嫣然。在徐州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珠山景区,坐落着一处“好人园”。那里好人如云,赵宝、潘颖、周长芝等好人,用平凡的形象和不平凡的事迹,让好人文化成为徐州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城市,近悦远来、生机盎然。

良好的城市环境、井然的社会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高素质的人民群众,让徐州越来越受投资者的青睐。文明,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灵与魂,成为这座城市的“软实力”,为徐州发展注入了不竭源泉。

光阴之箭穿越年轮,抵达2023。“锚定‘十四五’跻身万亿级城市行列不动摇”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开始书写实力徐州波澜壮阔的宏大篇章。

编辑:李璐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