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行动的深入推进,人们的运动意识不断增强,可选择的活动项目也越来越丰富,但随之出现的运动损伤也日益增多。“科学认知运动损伤,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至关重要。”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陈卫衡在做客人民健康“中医有良‘方’”系列科普栏目时,围绕运动健身的自我防护、运动损伤的处理等相关话题进行交流分享。
当下,运动健身已成为国民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同时,运动损伤的发生频率也在增高。据陈卫衡介绍,原因有三点:第一,准备不充分,包括对运动不了解就贸然行动,以及未充分做好热身就开始剧烈运动;第二,未熟练掌握某项运动技术或者动作不规范;第三,运动方式选择不当,建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陈卫衡提出,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来判断具体的恢复周期,民间流传的“伤筋动骨100天”,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伤筋”“动骨”是两种损伤方式,不可一概而论,每个人的损伤情况不同,所需护膝、制具固定期以及康复训练时间不尽相同。陈卫衡说:“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受损人群在恢复的过程中,要注意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很多人认为运动损伤属于局部病变,只需外敷用药即可。但临床建议患者服用一些活血化淤药物,外用和口服相结合,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会进一步促进伤情恢复。” 据了解,陈卫衡提出的中药多途径用药的治疗方法、分期达标的治疗理念已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
如今,治疗运动扭伤的产品非常丰富,比如贴膏剂、气雾剂、外用擦剂、口服药等,外用止痛药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其中,中成药颇受青睐。“一般情况下,临床用到比较多的是外敷药,比如常见的奇正消痛贴等,使用后能够帮助快速止痛和消肿。”陈卫衡说。
“‘藏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领域的独特门类,对于治疗运动急性扭伤具有特殊优势。”陈卫衡补充说,“‘藏药’对于运动扭伤治疗的重要作用,藏医宝典《四部医典》里面有记录。”
围绕日常生活中运动防护,陈卫衡给出了专业建议,运动讲究因人而异,因地区而异。运动方式、时长、强度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切忌过量,要注意安全。(赵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