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7月7日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该年度报告全面呈现了2022年中国电力行业基本数据。
《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3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全国人均用电量6116千瓦时/人,比上年增加217千瓦时/人。根据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计,全国电网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2.9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3%,增速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最大负荷增速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第二产业保持用电主体地位。2022年,第一产业用电量114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第二产业用电量5699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6.0%;第三产业用电量148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5%。
(相关资料图)
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新能源发电增势强劲。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7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0%。其中,并网风电365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2%;并网太阳能发电392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1%。从发电量看,去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869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6%。其中煤电50792亿千瓦时,占全口径发电量的58.4%。煤电发挥了电力供应基础保障作用,新能源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
2022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12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水电投资872亿元,比上年下降25.7%,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全面建成,拉高了去年同期对比基数,导致水电投资下降;火电投资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核电785亿元,比上年增长45.7%;风电投资2011亿元,比上年下降22.3%,中央财政补贴取消带动海上风电逐步转向市场化竞配、平价上网的新发展阶段,短期内对产业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导致风电投资下降;太阳能发电投资2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7%。
去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直流工程投资316亿元,比上年下降17.0%;交流工程投资4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电网总投资的90.0%。
2022年,煤电机组计划全面放开,工商业用户通过直接从市场购电或由电网公司代理购电方式全部进入市场,带动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25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0%,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8%,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报告》预测, 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6%左右,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偏紧。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预计到2030年,我国电气化进程将进入中期转型阶段,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工业、建筑、交通等终端用能部门电能替代不断加强。届时,电力绿色供应水平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接近50%。
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需求将逐步攀升。
《报告》认为,随着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电源多元化发展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预计碳中和阶段,水电、火电、核电等同步机组容量占最大负荷的80%以上,其中化石能源发电作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装机容量7~8亿千瓦,提供支撑保障。未来电力系统将呈现多种新型技术形态并存的格局,大电网将长期作为我国电网的基本形态,分布式微网将成为有效补充。同时,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系统成本上升问题,加快健全完善体现火电容量价值和新能源绿色价值的成本疏导政策体系。